海洋声学科研创新团队
1. 概述
海洋声学团队创建于2019年,属性为学术科研型。团队以装备需求为指引,以SXMB探测为背景,开展SXMB甚低频辐射矢量声场建模、甚低频声强矢量抵达结构特征、基于声强矢量特征的目标深度区分算法、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目标轨迹跟踪技术等研究工作,并以水声换能器研发和声学探测系统总体设计为支撑,实现海洋声学监测、探测装备研制。现有在职教工10人,其中博士或高级职称9人。
2.研究方向
(1)基于甚低频矢量声强特征的目标监测与辨识技术。SXMB的低频尤其甚低频辐射噪声中蕴含了大量的目标信息。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SXMB辐射的甚低频矢量噪声场,研究甚低频声强矢量的抵达结构特征及形成机理,依据抵达结构特征构建与目标深度参数有关系的综合统计特征量,实现对水面、SXMB的区分和辨别。
(2)基于可靠声路径矢量声场特性的深海目标探测技术。可靠声路径是深海声传播的重要声道之一,该声路径下的噪声级较低,适合监测潜航于深海上层海域的SXMB。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甚低频条件下可靠声路径信道中矢量声场的干涉结构,以及基于干涉现象和多途到达时间、角度的目标深度区分算法。
(3)甚低频矢量水听器设计与研制。矢量水听器可以同时提供声场的标量和矢量信息,可提高对SXMB的感知能力。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力-电-声、力-电-磁等换能机制,构建大深度甚低频矢量水听器设计专用模型,攻克复杂敏感元器件、柔性悬挂、多类型封装等核心技术与关键工艺,打造集设计、研制与测试校准于一体的水声换能器研发平台。
(4)海底地声参数反演与海底地震波成像。海底地声参数对水下声传播,尤其深海SXMB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方向研究多类型复杂海底地质沉积环境及地形条件,在岩石物理理论指导下构建海底地声模型,建立海底底质参数与物性参数、弹性参数、频率等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构建海底弹性参数波动方程反演成像理论体系,实现海底地声参数反演预测与海底弹性参数高精度成像。
(5)水下结构动力学分析。水流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动力学行为,是水下结构载体等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方向重点开展水下敏感仪器平台非线性减振方法体系研究、多自由度准零刚度隔振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校准方法研究,为矢量水听器等提供稳定平台。
3.团队成员
于砚廷 | 王振 | 魏波 | 程广森 |
白一奇 | 邢思宇 | 尹佳玮 | 梁展源 |
张晓语 | 许岩 |
4.代表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近40篇,申请专利20余项,部分成果获省部级/市级奖励8项。